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家园构筑必须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文化符号是文化记录的表征与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主要资源之一。推动文化符号建构与传播,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文化符号传播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文化符号传播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决定着文化符号价值实现的程度。当前,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一个新的、联系日趋紧密的全球化时代,对文化符号的科学传播提出了新要求,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提升文化符号传播的有效性、竞争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以促进文化符号传播。
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教育。教育既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生态传播方式。要切实构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制度化的文化符号教育体系,形成系统化的文化传播路径,通过系统传播训练,强化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认同。要高度重视家庭生活或集体生活、工作或游戏、仪式或典礼等非制度教育的文化符号传播,通过自然的、非强制性的影响,实现中华文化的渗透式传播。
深化文化符号的共同价值理论阐释。共同价值认可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有效传播的关键,而共同价值的理论阐释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前提。要善于从多角度传播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悠久历史。历史血脉最容易形成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加强文化符号的理论阐释,就要加强历史文化的梳理,彰显各族儿女在助力民族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共同努力,从而增强文化符号的心理认同。要充分展现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加强文化符号传播,既要强调其丰富多彩,又要增强同宗同源、深度融合的理论说服力。要加强文化符号蕴含的民族精神的阐扬。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解读,使各民族能够更进一步感知文化符号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因表达,是中华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强化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网络传播。当前,数字平台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要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播,拓展文化符号的传播覆盖范围。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设置有关国家文化符号的公众号,针对国家文化符号、国家形象、中华民族精神等进行展示,让广大民众对文化符号、国家形象以及民族精神等内涵形成全面认知。通过数字平台,征集更多关于国家文化符号以及塑造国家形象的民众意见,并引导社会进行广泛讨论,切实营造良好的文化符号网络传播环境,使文化符号建构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服务。
◆文化符号建构的具体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族和价值内涵,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符号,可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文化符号建构是不同的文化深度融合与不同的利益主体重复博弈的结果。文化符号建构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量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和自身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建构统一的文化符号,形成抽象化的信仰与理念,促进各民族间情感的融洽,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文化符号。
以文化符号原型价值内涵为依据,提升文化符号的统一性。文化符号产生的根源与目标是通过符号表意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最大化。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生存条件,产生不同的文化符号差异,对多民族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形成阻碍,不利于生产力的提升与发展,也不利于群体利益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在对多元文化符号包容的基础上,促进文化符号的统一。语言文字符号是最基础的民族文化符号,是促进人民团结、发展的前提。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普通话和规范语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通过强化立法,规范语言文字的运用,实现语言文字的高度统一。政治象征符号是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的重要工具。国旗、国徽、国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重要的政治象征符号,要通过深化政治象征符号构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提升。仪式庆典符号是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深度渗透力的文化符号,传统节日、重大活动等的庆祝与举办可以有效激发民族团结意识和文化认同。加强新文化符号建构,要站在统一的民族角度,加强传统节日等文化符号的深度阐释,在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下,强化重大活动推广内涵价值的标准化、一致化,确保文化符号的同一性。
以文化符号的遗传性特征为依据,推动元符号的创新升级。任何民族文化符号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孕育和形成,并且通过文化生态的遗传加以传播,使民族文化表现出稳定性特征,并进而引领社会稳定性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文化符号会滞后于时代要求,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需要不断变革与创新,才能实现其引领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因此,对作为文化核心的文化符号的建构,需要从文化历史背景出发,在元符号的基础上推动文化符号的拓展升级。要深刻分析文化符号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及其长期影响,全面考虑其与时代发展的关联关系,扬弃其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并通过丰富文化符号的内涵与外延,将创新发展基因融入民族文化符号体系中,增强具象价值与意义,从而提升其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文化力量,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以文化符号的复杂性、层级性和结构性特征为依据,构建民族化、全球化、未来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既要深刻挖掘传统文化符号的价值观、文化观、自然观等多重内涵,加强传统文化符号的整理与再创造,强化文化符号的中华民族性,使其成为更加简明、民族辨识度更高的文化符号,又要高度关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在民族文化符号的建构中,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适时适量加入国际性元素,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吸引力,拓宽文化符号的国际话语权。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动态发展特征,将未来高新技术与绿色文明的发展趋势深刻融入文化符号的建构中,加强传统文化、时代文化与未来文化的链接,保持文化符号的先进引领性。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