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市发改委、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切入点,探索项目无纸化审批2.0模式,实现“技术破壁+服务升温”,做法列入今年我市首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向全市推广。
据介绍,我市打造无纸化审批2.0模式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技术创新、精确审批服务,进行“微改革”,打造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打通项目审批流程中的“堵点”,我市依托成熟的电子证照和电子档案系统,从申报受理到项目立项批复的全流程在线办理环节,打造“前台受理信息化、后台调取电子化、综窗出件数字化”的项目审批新模式。
针对民营企业等业主使用CA证书(数字证书)确认申报材料的操作难题,新增CA证书自检功能,并支持多CA证书认证,减少申报受阻情况。通过开发可信电子文件系统并对接省中介服务库,实现“无感调用+盖章效力互认”,自动获取电子证照材料,认可非电子证照盖章效力,减少业主上传流程。同时,推行数字化出件模式,项目业主可在线打印带二维码认证的批复文件,部门直接调取电子批复,避免重复打印和索要原件。
聚焦网上审批存在的“办理时限不规范、数据存档不可靠、大型文件上传难”等共性技术壁垒,我市创新优化技术应用要素保障,消除网上申报“痛点”。创新应用“加密封装归档”技术,将审批全过程的项目基本信息、申请材料、审批结论、审批流转日志统一打包封装并加密,对接“云策归档系统”以在线或离线方式解密传输,既完整保存档案原貌,又有效防范了被篡改替换的风险,实现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针对大型文件上传难题,应用“颗粒分片传输”技术,提高带宽利用效率,确保文件快速稳定上传。
聚焦项目审批过程中事项流程不明,我市推出一系列配套服务,让无纸化审批更贴近企业需求,解决业主反映集中的“难点”。比如推行“绿色通道”,“信用承诺+容缺办理”,对信用综合评价优级企业3800家左右的民营企业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和“容缺评审”,采用并行审查模式缩短报批时间。开展会商联审,通过审批系统内的会商联审服务模块,实现无纸化线上反馈,企业申请后快速确认赋码权限,避免部门推诿。依托无纸化审批系统,我市创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征求意见模式,实现当日即办,大幅提升的核准效率,加快项目推进。
无纸化审批2.0模式推行后,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发改部门市级7大项103小项、县区级8个大项54个小项全量在线“无纸化”办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40%以内,企业投资核准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特殊环节时限也由最长60天大幅缩短至5天,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目前,我市已建立200余个项目电子档案库。同时,无纸化受理率达100%,每个项目文本打印上平均节约1000余元,容缺审批平均节约2个工作日,服务好评率达100%。
来源:湄洲日报